9月開學季
全國各大高校以最“AI”的方式
迎接第一批00后新生
迎2018級新生,刷“人臉”報到
★入學手冊★
2018年,北京大學在新一屆開學季將“人臉識別”技術全面應用于院系迎新報到。
方法:將身份證放置人臉識別設備上,人臉對攝像頭,個人信息及報到進程同步在屏幕顯示,實現精準報到。
效率:中午12點,完成新生報到達88.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1.9%。
下午6點,校本部2983名應報到的本科新生,中已經有2972人順利報到完畢,報到比例高達99.63%。
25臺刷臉神器,一字排開!
高科技“刷臉報到”助力開學季
★入學手冊★
上海交通大學2018級留學生新生第一次采用“刷臉報到”。
方法:人臉對著人臉采集設備,系統迅速抓取學生臉部圖像。
同時,現場采集的圖像與數據庫進行對比,迅速且精準識別學生身份。
效率:打通“數字迎新平臺”與“人臉識別系統”,實現智能報到。
省去了人工核實證件和查找信息等步驟,提高報到效率。
報到的留學生新生大呼神奇!
一秒鐘“刷臉”報到
★入學手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2018級新生報到過程中,采用了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技術,只需一秒鐘“刷臉”即可確認報到。
人臉識別系統與數字迎新平臺對接,實時了解新生報到情況。
確認過眼神,你就是我學校的人!
人臉識別,以防冒名頂替上大學
★入學手冊★
“李XX同學、18歲、552分,行政管理專業,重慶人……”這是在西南政法大學2018級新生報到現場。
入學新生只要坐在人臉識別顯示器面前,刷身份證和人臉,就完成新生注冊的過程。
身份證+人臉識別,雙重身份驗證兩個目的:
① 防止有人冒名頂替上大學;
② 為人臉識別技術在校園內的廣泛應用打下基礎,比如上課簽到、進宿舍樓、校園支付等。
再也不用擔心有人頂替我上大學了!
掃一掃確認報到,刷一刷領取鑰匙
★入學手冊★
中山大學南校園2018級新生報到三步走:
?入學前,新生下載安裝“中山大學”APP,填寫個人資料,為開學掃碼報到做準備。
?入學報到時,打開手機,掃一下微信,新生的名字、性別、培養層次、繳費情況等信息一目了然。
?宿舍報到時,站在宿舍樓人臉識別機器前,兩秒鐘系統自動識別該生的個人信息,完成宿舍的報到。如果系統無法識別出來信息,可能你走錯宿舍樓了。
宿管員再也不怕認錯同學
先刷證,再刷臉
★入學手冊★
山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2018年試點運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新生報到。
方法:先刷身份證,再由屏幕上小攝像頭“刷臉”。
效率:10-20秒完成身份核實和注冊,大大提高效率。
升級后的迎新系統就是快,都沒我什么事了。
這種感覺很爽
★入學手冊★
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研究生新生報到,2018年首次嘗試人臉識別入學報到。
新生無需輸入身份信息或查驗身份,“刷臉”后2秒以內就可通過系統完成報到。
同學,看這里就對了。
2種人臉識別報到方式
★入學手冊★
2018年,華東師大本學期面向全校同學推出2種人臉識別報到方式:
?一體機人臉識別
采用1比1的匹配模式,先確認學生身份信息。
現場獲取學生照片與校園卡照片進行比對,根據比對結果完成報到過程。
上傳四秒鐘的小視頻,系統自動進行活體檢測、并從視頻中截取清晰的面部照片與校園卡照片比對。
人臉識別報到系統已與學校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校園卡平臺、學籍管理系統、云端識別服務等系統進行對接。
人臉識別技術派上大用場
★入學手冊★
山東科技大學青島校區的迎新工作現場,“人臉識別”技術就派上了大用場。
新生們坐在有攝像頭人臉識別儀器前,先“刷臉”,再刷身份證。
系統識別后,工作人員的電腦上就可以顯示出:學生的姓名、專業、學號、照片等個人信息。
隨后再按照專業、班級分類為新生辦理報到手續,即可完成新生注冊,前后不過兩秒鐘。?
沒想到大數據、人臉識別這些技術能夠用到報到上
★入學手冊★
在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報到點,新生把身份證放在人臉識別儀器上、臉對準攝像頭,不到一秒鐘,屏幕上便顯示出學院、專業、學號、宿舍等信息。
“沒想到大數據、人臉識別這些技術能夠用到報到上”
1次識別,4大保障
★入學手冊★
2018年,華南農業大學,采用最新的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刷臉”報到。
抓拍臉部信息與高考錄取電子檔案的照片進行比對:
?實現新生身份驗證
?避免了張冠李戴甚至冒名頂替
?無需查閱錄取通知書和有關證件
?同時大大簡化了新生報到的程序
另一邊的電子屏上,還實時顯示著報到的人數和各地生源。
2017年9月,啟用人臉識別新生報到
★入學手冊★
2臺刷臉設備進行面部數據比對,即可完成注冊報道。
北師大宿舍的人臉識別門禁系統能識別26種方言,3種識別模式:
? 刷校園卡后進行人臉識別;
??輸入校園卡密碼后四位進行人臉識別;
??喊出自己名字之后進行人臉識別。
目前,人臉識別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主要有三大類:
?老師學生考勤
?校園安全維護,黑名單管理
?宿管等
2018年,人臉識別在大學新生報到開始爆發,未來將有更多高校,甚至中小學實施。
發表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