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蘋果推出十周年紀念版機型 iPhone X,其搭載的以VCSEL為核心關鍵元器件的3D Sensing人臉識別,快速成為業界熱捧的智能手機新功能。iPhone X人臉識別再次引領手機產業開啟新一輪創新周期的升級風潮。
目前,全球3D Sensing供應鏈也趨于完善,VCSEL設計廠商Lumentum、II-VI、Finisar,VCSEL外延片供應商IQE以及臺灣晶圓代工廠穩懋等均紛紛布局3D Sensing人臉識別領域。
近日,最新的消息顯示,光學系統公司II-VI通過現金加股票的形式以32億美元收購Finisar。而Finisar作為蘋果3D人臉識別的核心供應商,原以為蘋果會收購Finisar,以實現對技術的封鎖,但現在來看卻并非如此。
II-VI 32億美元收購蘋果Face ID供應商Finisar
11月9日晚,光學系統公司II-VI宣布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作價32億美元收購蘋果公司Face ID面部識別系統供應商Finisar。該交易完成后,Finisar股東將持有合并后新公司約31%的股份。屆時,II-VI現任CEO溫森特·馬特拉將出任新公司CEO一職。
據悉,在3D Sensing方面,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II-VI增加了研發和生產投入。2017年8月,公司以8000萬美金收購Kaiam的6寸晶圓廠,旨在擴產自己的VCSEL晶圓產線。此次收購Finisar也將使得公司能夠切入快速增長領域。
此外,II-VI和Finisar的結合將兩個具有互補能力和創新文化的行業領導者聯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行業領先的光電子和復合半導體公司,能夠快速服務于廣泛的增長的通信、消費電子、國防、工業加工激光器,汽車半導體設備等。一旦完成交易,II-VI和Finisar將在全球70個地點雇用超過24,000名員工。
作為一家合并后的公司,II-VI和Finisar將繼續利用其頂尖創新和復雜技術的商業化,通過垂直整合和制造規模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兩家公司在創新和制造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將在價值鏈的各個層面相互補充。
在光通信領域,合并后的公司將提供全系列和可擴展的高性能數據通信收發器供應,基于相干傳輸技術的產品和基于30多年行業領導地位的ROADM解決方案。它將產品推向下一代海底,長途和城域網,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和5G光纖基礎設施。
在3D傳感領域,基于GaAs和InP化合物半導體激光器設計平臺的光電子技術領先地位,以及世界上最大的6英寸垂直集成外延生長和器件制造平臺之一,將加快產品上市速度獲得3D感應和激光雷達的更多機會。
此外,廣泛的差異化工程材料組合,包括GaAs,InP,SiC,GaN和金剛石,以及關鍵的光電,光學和集成電路器件設計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產權,將使用于下一代無線和軍事應用的射頻設備市場,以及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的電力電子設備。
另外,從工程材料到高附加值解決方案的核心技術的深度垂直整合將為合并后的公司提供堅實的基礎,以便在制造整體市場更具競爭力。
據了解,II-VI計劃通過合并后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和20億美元的融資債務融資為現金對價提供資金。 該交易預計將在2019年中期結束,但須經各公司股東批準,反壟斷監管部門批準及其他慣例成交條件。
蘋果3.9億美元投資Finisar ?3D人臉識別快速發展
早在去年12月,蘋果就曾投資3.9億美元給Finisar公司。但在當時這個收購價格并未對外公布。后來才得知,這筆投資是蘋果對未來訂單支付給Finisar公司的預付款。
據了解,這筆價值3.9億美元的供貨合同,是由Finisar為iPhone XS、iPhone XR和2018版iPad Pro中的Face ID系統提供核心零部件。
此前,有分析師稱,由于Finisar公司提供的零部件是很新的技術產品,而且供應量極為有限,蘋果才與該公司簽署了供貨協議并支付了3.9億美元的預付款。該協議也幫助蘋果把三星、華為和其他也在其高端智能手機上開發類似功能的競爭對手排斥在外。
此外,也有業界人士認為,蘋果與Finisar公司成功簽訂3.9億美元的供貨合同也屬于蘋果供應鏈管理的一貫策略。據了解,之前Lumentum是蘋果VCSEL的主要供應商,Finisar的出貨量要比Lumentum要小得多,因此,蘋果會扶持弱勢一方避免一家獨大。
據悉,Finisar成立于1988年,主要產品是收發機和應答器,而這兩者能夠幫助網絡,存儲,無線和有線電視應用實現高速的語音,視頻和數據通信。這家公司的總部位于美國加州森尼維爾市,共有員工14000名。除了蘋果,他們的客戶還包括思科、華為、IBM和惠普。
眾所周知,自iPhone X的拋棄指紋識別,開始啟用Face ID后,蘋果未來對于其殺手锏的定位越來越清晰,今年秋季發布的iPhone xs系列都悉數搭載了3D人臉識別。此外,蘋果還會把Face ID推廣進今年的新iPad Pro 上,可以預見,蘋果在自家的所有硬件產品中都植入3D人臉識別的功能,當然這個功能也會不停的發展和進步。
因此,對于II-VI 32億美元收購Finisar公司,外界普遍擔心的是iPhone上的Face ID技術可能會被供應給其他手機廠商,畢竟蘋果已經把3D人臉識別作為其一項殺手锏,不過相信蘋果自有它處理的辦法。
而國產手機方面,對于3D 人臉識別也非常重視??v觀國內手機市場,在安卓旗艦機型中,國內幾大品牌廠商也搭載了3D結構光人臉識別這一新技術。截止目前,3D結構光人臉識別已分別在OPPO、vivo、小米等手機廠商中現身。
即使目前國產手機的3D sensing人臉識別還很難做到和蘋果一樣成熟,但未來隨著國產手機3D sensing的成熟和成本的進一步下降,行業將迎來百花齊放,而各大陣營之間的格局也將愈發清晰,屆時將呈現出強者恒強的局面。
發表評論
發表評論: